报刊上的通讯不同于影视作品,它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没有动态,所有的内容都要靠语言来描述,意境的营造也靠语言来实现。语言是新闻叙述的灵魂,刻画形象凭借语言,营造意境凭借语言,生发议论凭借语言,抒发感情同样也要凭借语言。因此在运用通讯这种体裁时,不能写的干干巴巴,必须重视语言美学的运用与意境营造,从而增强通讯的可读性。
一般认为新闻是“易碎品”,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样的通讯名篇谁能说它是“易碎品”!
新闻报道之所吸引人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事实与读者有关或有用,能满足读者想知道的欲望;二是报道的事实有新鲜感,可以实现告知功能;三是叙述精美,能在阅读后获得审美愉悦。在这三个方面中叙述精美是十分关键的,优秀新闻作品和艺术品一样,无不以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意境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穆青曾说过,新闻报道要注意文采,也就是说,我们的新闻报道不仅内容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而且语言文字和表现形式也是新颖的,也是美的。通讯的语言除了要具有准确、朴实、简洁、生动的一般新闻语言特征外,还要表现出饱满的形象。它大多以白描、工笔作画,穿插运用引语、对话、烘托、渲染等手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真实的场景、感人的气氛、活脱的场面。
那么,什么样的新闻语言才能营造通讯的意境呢?
一、生动的语言有形象美的意境
写出来的文章具有活力能感动人的就是生动,字里行间所描述的人物、事情、景物……是活生生的,叫人读起来受到感动、感到有味道,这样的通讯就是生动的。
语言生动并不是堆砌辞藻,并不是堆砌形容词和成语。有的文章分解着读,可能每一句都很平常,而把每一句组合在一起,却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韵味。语言的美不在于一个一个的字和一句一句的话,而在于字与字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在通讯写作中交错使用长句和短句,使句子的长短多样化,就能增加语言的表现力。长句结构复杂、容量大,能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叙事具体、说理严密。短句结构简单、短小精悍、明白易懂。
例如,第16 届“中国新闻奖”评为通讯一等奖,新华社2005 年6 月2 日播发的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标题中,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几个字词很平常,但是串联在一起就有了韵味,含蓄、状物、言景、抒情,给人以美感,运用“为什么”设置了悬念,增强了文章吸引力。一个“红”字形象传神,意境全出。
再如,《绥化日报》2018 年刊登的我写的人物通讯《正处级“老农”蹲点扶贫记》,标题中,正处级,老农,蹲点,扶贫,这几个词熟悉又平常,但是组合在一起就描述了人物,烘托出气氛,提升了通讯的感染力。
第一段紧接着就是一段短语排比句式:“一身迷彩服,一双绿胶鞋,一副黑红的脸堂,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排比句式,生动、形象、有力,诗情画意,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绵延悠长的回味。这段短语排比句式很普通,但是组合在一起却达到了新闻性与文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把人物刻画的形象、生动、传神。
第二段:“4 月10 日,记者走进靠山村村委会大院,远远就望见一个人正在挥锹培土。那就是陈华,他一脚泥,一身土和村民一同栽李子树。”这段长短句结合,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就会在眼前浮现出本篇通讯的主人公陈华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增添了超越时空的意境美。
二、群众语言有朴素美的意境
群众语言来源于广泛的社会生活,群众语言运用恰当可以达到一种境界。鲁迅就曾主张:“从活人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儿,搬到纸上来。”
例如,绥化日报社退休高级记者韩玉江写的工作通讯《一场“及时雨”滋润万民心》就尽量运用了群众语言,第一部分“‘炕头银行’送来三春暖”全文如下:
春节刚过,东富乡信用社去东方红村放贷。
村支书陈满奎带着乐“颠馅”的村民,迎出村四五里。主动送上门的“肥肉”,大伙巴不得一口“吃”到嘴。信贷员(也是农户)刘洪良家成了“炕头银行”。屋内春意浓浓,室外雪似梨花。
八仙桌上,一捆捆人民币“嘎嘎”新;花茶杯里,腾腾冒着热汽。贷了款的“老庄稼把式”李老汉一边揣钱一边说:“这回购种子、化肥的钱有着落了。
文章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网址: http://www.hgsjtxzz.cn/qikandaodu/2021/0627/800.html
上一篇:新闻特稿特在哪里
下一篇:胡政之通讯写作风格探析
化工设计通讯投稿 | 化工设计通讯编辑部| 化工设计通讯版面费 | 化工设计通讯论文发表 | 化工设计通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工设计通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