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改进与探讨

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化工技术经济贯穿整个化学工业过程,是化工生产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强有力工具。为了培养兼具工程和经济思维的新型化工人才,将《化工技术经济》课程学以致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工技术经济贯穿整个化学工业过程,是化工生产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强有力工具。为了培养兼具工程和经济思维的新型化工人才,将《化工技术经济》课程学以致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不够重视,甚至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低。在教师方面,往往实践经验匮乏,授课方式墨守成规,多以理论知识为本位的授课形式,忽略了“工学结合,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就化工类专业的《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改进进行探讨。

1 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化工技术经济学起源于化学工业生产实践,是一门包含化工技术与经济学的实用型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尽管《化工技术经济》课程作为化工类专业选修课,但学习化工技术经济学仍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经济视野和思维,着重于如何运用经济视野和思维来解决化工生产中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化工过程以及设备、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整体的经济效益[1]。

2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为主,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缺乏实践应用,学生难以深刻体会学习该课程的应用价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自主性差,很难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导致所学知识分散[2]。与此同时,由于该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教材的内容为主,理论性较强,并且教材中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案例较少,缺乏实践应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掌握课程内容,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无法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应用。事实上,工程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而化工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应用工程、经济及管理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从而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3]。

3 课程改进思路

3.1 师资队伍建设

《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可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故要求授课教师熟悉化工生产工艺、化工生产管理、工程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以及税法、财会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邀请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专家培训专任教师,通过实际的项目培训与参与,提高授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3.2 合理选用教材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之一。教材的选择或编写要以教学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和培养目标为准则,紧密结合当前化工行业的特点,系统介绍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方法。特别地,教学内容上引入化工领域的前沿科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们选用了宋航等编写的第三版《化工技术经济》为教材,并在本科生的第四个学期开设该课程。

3.3 教学实施方法

教学实施方法是教师将专业知识传授学生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明确课程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备课,课上得当的教学方法,才能高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教学顺序上,首先用绪论引入学习化工技术经济学的目的和意义;然后精讲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最后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着重于可行性研究、技术创新与改造、以及生产管理分析等内容的学习[4-5]。

首先,绪论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明确课程的必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绪论教学上,教学素材源于教材,但又要超出教材,加入最新的前沿科技或案例。尤其地,客观性的素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的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其次,在学习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时,利用角色转换体会教学方法,即由传统的老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半自助”教学模式[6]。比如学生间的分组协作,选择某一个知识点以PPT形式讲解,增强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学习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计算量大且难懂的知识点时,老师除了引用教材中的例子,也可以引入买房,买车等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现金流量、成本、费用等基本经济学原理和经济评价方法。

文章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网址: http://www.hgsjtxzz.cn/qikandaodu/2021/0222/601.html

上一篇:新形势下我国化工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化工设计在线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化工设计通讯投稿 | 化工设计通讯编辑部| 化工设计通讯版面费 | 化工设计通讯论文发表 | 化工设计通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工设计通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